斯蒂芬·米兰称稳定币是中央银行的“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大象”
据o易报道本周,美联储理事史蒂芬·I·米兰发表了一篇内容广泛的讲话,他呼吁关注以美元计价的稳定币的快速增长及其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Miran 将稳定币描述为一种“创新”,并指出它们“被一些人不公平地视为弃儿”,但如今它们已成为“金融领域中一个成熟且快速增长的组成部分”。
他强调虽然稳定币“最初是为了方便持有和交易加密货币而设立的”,但它们的作用已经扩展到提供“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支付手段以及快速转移资本的能力,而不受领土边界的限制”。
稳定币搭上美元强劲上涨的顺风车
米兰认为,由于几乎所有代币都以美元计价,它们的广泛采用巩固了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他表示:“稳定币也有助于巩固美元的主导地位,因为它允许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以最值得信赖的货币持有资产和进行交易。”
事实上,他提出了一种论点,即稳定币的日益普及已经推高了外国持有者对美国国债和其他以美元计价的流动资产的需求。
“我的论点是,稳定币已经增加了美国境外买家对美国国债和其他以美元计价的流动资产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他说。
Miran 将稳定币与美联储最关键但最不为人知的基准之一——中性利率(通常称为 2000 指数)——挂钩。r*— 实际短期利率既不符合经济过热,也不符合经济利用不足的情况。
他警告说,如果稳定币的增长按预期进行,可能会对r*构成“实质性的长期下行压力”。换句话说,大量稳定币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元资产流动变化——可能意味着维持经济正常运转所需的政策利率会低于之前的预期。
另请阅读:稳定币目前占据加密协议收入的75%,超过所有其他领域。
他这样阐述这个问题:“即使是相对保守的稳定币增长估计也意味着经济中可贷资金净供应量的增加,这将压低r*。如果r*较低,为了支持经济健康发展,政策利率也应该低于正常水平。”
他更进一步,将此与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在2000年代初描述的“全球储蓄过剩”现象相提并论。米兰估计,如果到本十年末,稳定币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了2万亿美元的外国需求,那么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会增加约1.2个百分点的GDP——相当于最初全球储蓄过剩规模的30%左右。他指出,如果增长幅度更大(例如4万亿美元),那么其影响可能达到最初储蓄过剩冲击的60%。
他还指出了可能产生的次生后果:
较低的 r* 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现自己接近零利率下限 (ZLB),从而限制了经济低迷时期降息的幅度。
通过稳定币逐步推高美元汇率,从而导致美元走强,这可能会使美联储维持价格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变得复杂。
如果以美元为基础的稳定币降低了浮动汇率作为减震器的有效性,全球商业周期同步性可能会增强。
另请阅读:a16z 表示,稳定币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经济。
通过《天才法案》实现监管清晰度
为了佐证他的观点,米兰提到了最近通过的《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ablecoins)。GENIUS)发挥关键转折点的作用。他表示,该法案“为美国稳定币发行机构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监管路径,使其能够扩大影响力,并巩固稳定币作为支付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位。”
米兰列举的《天才法案》的主要特点:
美国注册发行人必须维持与发行人等额的储备金,这些储备金必须是安全、流动性强的美元计价资产(银行存款、短期国债、由国债支持的隔夜回购/逆回购,或政府货币市场基金)。
储备金要求意味着,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发行符合 GENIUS 标准的稳定币“可能构成美国经济中新的可贷资金,或者构成可用于借贷的资金总量”。
米兰指出,即使是在外部发行的稳定币也是如此。天才法案受监管的发行机构(因此受到的限制较少)可能会大量投资于信用风险极低的美元证券——这意味着稳定资产发行对美元资产需求的影响可能是广泛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受监管的发行机构。
预测及规模:到十年末可能高达 3 万亿美元?
关于稳定币发行规模可能达到多大的问题,米兰表示,美联储工作人员汇总了私营部门的预测数据,预计行业采用率将达到介于1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到本十年末,使用估计值的四分位距。
他将此与美联储在最近一次量化宽松政策中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购买的约 3 万亿美元国债进行了比较,并指出目前未偿还的国债不到 7 万亿美元。
简而言之:如果稳定币达到这些水平,“稳定币的额外需求规模将大到不容忽视”。
新兴市场的影响和“桥梁”效应
Miran 还讨论了稳定币在美国境外可能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 (EME) 或发达外国经济体 (AFE) 等支付渠道受限、资本管制或美元获取受限的地区。
他描述了一系列稳定币可能获得发展的“桥梁”:来自美国的汇款,付款对以稳定币计价的出口商而言,本地货币兑换为加密货币然后转向稳定币,甚至是非正式的现金/资产互换。他指出,“稳定币只是让跨越这些桥梁变得更容易,并增加了这样做的动力……”
然而,他指出,这些桥梁并非畅通无阻,容量也并非无限——但他仍然相信它们能够“突破”美元准入壁垒。他认为,对于高通胀或汇率波动地区的个人和企业而言,稳定币可以作为一种“跨越高通胀和不稳定通胀或汇率波动挑战”的途径。
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和去中介化
尽管米兰对稳定币的创新潜力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提醒美联储和金融体系观察人士不要忽视相关的风险。他提出了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稳定币发行方最终会管理多少种资产?
资金来源是国内存款还是外国资本?大规模替代是否会导致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
稳定币“挤兑”会带来哪些系统性风险?
他还指出,如果大量存款从美国银行流向稳定币工具,可能会出现银行脱媒的风险,这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或减缓货币流通速度。
另请阅读:随着稳定币价格上涨,1万亿美元存款外逃迫在眉睫,渣打银行发出警告
尽管如此,他认为国内出现大规模挤兑的风险“有限”,主要是因为根据《GENIUS 法案》,支付稳定币不提供收益,也没有联邦存款保险的支持——这降低了它们作为批发替代存款产品的吸引力。
这对加密货币和金融观察者来说为何重要?
对于加密货币领域和更广泛的金融市场而言,美联储日益关注稳定币的原因有几个:
这表明稳定币不再是边缘的或纯粹的投机工具,而是被中央银行家视为可能与宏观经济相关的工具。
从监管角度来看,《GENIUS 法案》为美国发行人扫清了障碍,这可能会加速机构发行和主流采用——增加规模、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系统重要性。
对于美元资产市场而言,Miran 将稳定币与国债需求增加联系起来,这表明与这些工具相关的资金流动可能会影响借贷成本、收益率曲线,从而影响更广泛的金融状况。
对于货币政策观察者而言,稳定币可能大幅降低 r* 的想法,为美联储思考未来利率设定、政策宽松/紧缩以及零利率下限风险的方式增加了另一个结构性因素。
对于加密货币投资者和支付轨道战略家而言,这些言论强调,监管清晰度、储备金支持的透明度和机构整合现在是稳定币发展的关键障碍——也是机遇。
结论
米兰行长传达的信息是:稳定币已经到来,它们正在发展壮大,中央银行不能再将它们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它们的增长对资产市场、银行体系、全球支付以及——至关重要的是——美联储用作无形基准的中性政策利率都产生了影响。
此前,稳定币可能只在加密货币圈子里被讨论过;米兰的言论将其牢牢地提升到中央银行政策辩论的核心地位。